加入收藏在线咨询
位置: > 凯时登陆APP >

非凡十年丨勇立创新潮头 攀登科技高峰

作者:admin时间:2024-08-31 14:55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10年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深层次推动企业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植专家人才成长沃土,为公司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公司强化科技创新授权赋能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制”,在央企中率先开展股权、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激发科技人员、科研团队和业务骨干干事创业、创新创造的热情。

  中国电科院积极落实公司部署,深化科研管理工作“放管服”改革,破立并举,坚定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实行“揭榜挂帅制”,探索实施项目负责人制、跨单位项目负责人制,建立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机制,释放创新潜能。

  以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路线、资源调配和绩效考核等由行政负责人主导。2016年,中国电科院实施“项目负责人制”管理模式,鼓励科研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掌握技术决策、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放开手脚干科研。

  机制变革向纵深推进。2020年,中国电科院结合“科改示范行动”,打破只在研究所内推行“项目负责人制”的局限,试行跨单位“项目负责人制”,强化跨专业、跨研究所联合攻关机制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和协同创新。

  “基于自主芯片的变电站高可靠性保护与监控技术”项目是中国电科院2021年确立的联合攻关专项试点之一凯时登陆APP。项目执行负责人之一、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周泽昕介绍,立项时考虑到项目跨专业要求高、技术探索性强等情况,团队吸收了来自继电保护凯时登陆APP、电力自动化、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多个专业研究所的120余名科研人员。经过近10个月的联合攻关,团队高质量完成阶段性攻关任务,实现了协同创新效益和成果实用性的目标。

  截至目前,中国电科院已在200多个项目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在40多个项目中实行跨单位“项目负责人制”。

  2016年,中国电科院成为公司首批分红激励试点单位之一。在成功实施岗位分红激励的基础上,中国电科院于2019年推进建立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机制,目前已完成2020年和2021年项目收益分红兑现,涉及收益分红项目26个、激励对象300余人。“第一批分红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市场手段体现科研价值,以分红回报拉开收入差距,对科研人员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中国电科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朱宽军介绍。

  10年间,中国电科院科研管理模式有破有立,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存量科研资源进一步盘活。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动员激励公司上下传承创新基因,实现更大跨越,全面实施好“新跨越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抢占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争做央企创新尖兵,助力能源科技强国建设。2012年以来,中国电科院科研工作者始终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在大电网仿真、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功率预测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9月8日,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中国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输电网功能形态及其技术演进研究项目团队运用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研究大规模新能源孤岛经柔性直流送出的组网形态。目前,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已成为发展策划、调度运行专业开展精准论证和科学分析的有力工具。

  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开展超算中心和云仿真平台运行状态监测。

  “仿真是掌握电力系统特性的重要手段。在虚拟仿真模型上可以大规模开展仿真试验,准确模拟可能发生的情况,仿得越准,认知就越清晰,掌控得就越好。”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副总工程师、数模混合仿真研究室主任朱艺颖说。

  随着大电网跨越发展,一批特高压直流工程快速建设,大规模新能源机组接入,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大电网精准仿真难度史无前例。

  “用以往的机电暂态仿真技术研究大电网安全稳定问题已不能满足需要凯时登陆APP。为了准确模拟电力电子器件设备的快速响应和控制特性,我们开始探索将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应用到大电网安全稳定研究中。”国家电网仿线年,公司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启动针对电磁暂态仿线年,国家电网仿真中心成立,上百名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团队,攻关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线月,团队成员掌握了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成功构建出新一代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仿真平台,攻克了“仿不了、仿不准、仿不快”的难题。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中国电科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以来,中国电科院牵头推动特高压开关设备及其关键组部件的研制和国产化,突破多项技术难点。

  中国电科院在±800千伏、±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变压器出线千伏特高压现场组装式大容量交流变压器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流、直流变压器生产工艺体系和质量控制规范,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助力中国输变电装备走出国门。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中国电科院在新能源发展支撑和引领技术上潜心研究,攻克关键技术,先后取得新能源功率预测、并网安全控制、优化调度等方面创新性成果,形成较完备的新能源并网支撑技术体系。中国电科院院士王伟胜带领新能源并网技术研究团队先后获得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国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离不开人才。2012年以来,中国电科院凭借强大的院士、专家资源和雄厚的科技成果储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畅通渠道,建强电力专家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电科院40人次拥有国家级人才专家称号。

  2015年,科技部公布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国电科院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长期以来,中国电科院瞄准世界电力科技前沿,强化技术引领,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电科院发挥电力行业综合性科研机构的优势,以“进项目、压担子、多岗位锻炼”等方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扛大旗、挑大梁”,引导他们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在创新中成长成才。

  中国电科院系统研究所前瞻室副主任、工程师王铁柱的工作经历,反映出一名专家人才的成长历程。2015年,王铁柱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电科院工作。7年间,他的业务能力不断精进,逐步成长为项目骨干、项目负责人。他已经参与11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和1项公司标准,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2020年9月21日,王铁柱被推荐到郭剑波院士研究中心担任学术助理。在中国电科院的大力扶持下,众多像王铁柱一样的青年员工潜心钻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

  为了把院士专家资源转化为共享资源,发挥顶级专家的“传帮带”作用,2020年9月,中国电科院相继成立了周孝信院士研究中心、郭剑波院士研究中心、陈维江院士研究中心和黄其励院士研究中心,并挑选出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潜力的人才加入其中。

  科研环境宽松自由,科技创新氛围愈加活跃。在中国电科院,青年科技论坛成为青年科研人员竞技的舞台。自2017年创办以来,青年科技论坛聚焦科技前沿课题,分享创新观点,每年产生一批项目成果,拓宽了青年人才学术视野,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自2020年以来,中国电科院落实“新跨越行动计划”,实施人才托举工程,实行“揭榜挂帅制”,以项目为依托,激励科研人员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干部员工自由选择职业发展赛道,进一步激发了专家人才的创造力。中国电科院建立“四通道六序列”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形成行政通道、职员通道、专业通道、专家通道互通并进的员工多元化、立体式职业发展模式,让干部员工在不同通道灵活切换,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9月13日,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赵健康牵头的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条110千伏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成果通过电气性能型式试验。近3年,赵健康组织多个部门15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解决了不同改性聚丙烯绝缘电缆在材料选型、大厚度绝缘挤出、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赵健康在担任中国电科院武汉管理中心主任期间,每天需处理很多行政管理事务。2019年11月,他主动辞去干部职务,申请参评成为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完成了职业转型,将更多精力投入电力电缆环保替代的技术创新上。

  把握大势,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中国电科院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加快打造能源电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去10年,中国电科院凝心聚力,创新争先,发挥专业门类齐全、业务领域完整的综合优势,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在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特高压变电设备状态预警、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等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以新成果、新成效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贡献。

  我院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华东区域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工作,最广泛使用的计算分析工具是由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自主开发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电力系统研究所软件开发团队在电力系统仿真建模、电网分析、实时仿真等研究开发工作上持续攻关。不断升级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经受了大量实际应用工程项目的考验。10年来,中国电科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电网前瞻性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为我中心等单位的业务开展和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电科院作为央企科研单位,聚焦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助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10年来凯时登陆APP,中国电科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原创性成果,实现学科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双轮同轴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仿真、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持续为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初秋凯时登陆APP,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的中国电科院,在院门外远远地就看到了办公大楼条幅上的大字“中国的电力 我们的事业”。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采访。第一次是在2016年。这两次采访的主题都与新能源及保持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前瞻性相关。

  “研究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为开展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仿真做好了技术积淀和储备。正因为中国电科院当初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仿真才能在一个更高水平上取得突破。”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该中心副总工程师、数模混合仿真研究室主任朱艺颖说,构建新一代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仿真平台、持续提升仿真水平体现了保持科研前瞻性的极端重要性。

  保持前瞻性,才能下好先手棋。2010年,在风电资源丰富的河北省张北县,中国电科院建成了世界领先的风电试验基地。2012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总量跃居世界第一。10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电网公司超前预判,因时而动,抓实新能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电科院和公司系统其他相关单位提前开展基础研究和布局,围绕新能源开展的技术探索不断取得突破,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大电网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立足电网功能定位,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研究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在技术创新的路上,中国电科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必将交出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暂态电透药法算术码电子反对抗改善因子凯时登陆APP

电话:86 1317 3122242
传真:1317 3122242
邮编:276826
地址:中国 山东 诸城市 开发区工业园